鸭脖官方在线入口
深秋時節,贛南老區瑞金的葉坪鄉黃沙村華屋組,成片的大棚裏,蔬菜鮮嫩青蔥、豐收在望。低保戶華水林喜不自勝:“多虧政府精準幫扶,靠這8畝蔬菜,我們全家住進新房,脫了貧困帽。”像華水林一樣,華屋已有70戶居民搬出破舊土坯房,住進美觀整齊的新樓,家家戶戶發展大棚蔬菜、油茶、蜂蜜等產業,有了穩定收入來源。華屋之變,折射贛南之變。《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出台實施後,贛州搶抓機遇,全麵推進精準扶貧,減貧進程不斷加速。“十二五”期間,該市累計脫貧140多萬人,貧困人口減少三分之二,貧困發生率由29.9%下降到9.3%。精準識別扶真貧麵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範圍廣、貧困程度深的現狀,贛州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一套精準識別的做法在實踐中產生:采取收入倒排、群眾評議等方式,逐村逐戶識別出貧困對象,再經過村民評議、村民代表大會審核、公示公告等陽光複核認定程序,確定扶貧對象,及時建檔立卡。“經過層層把關,有效解決了扶貧對象底數不清、評選流程不明、對象不準的問題。”贛州市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黃建平說。興國縣埠頭鄉垓上村的貧困戶周梅英,是精準識別的受益對象之一。丈夫因病去世,她獨自拉扯3個未成年的孩子,日子過得十分艱辛。被確定為扶貧對象後,她被政府安排到村裏的蔬菜基地幹活,每月能領到1500元工資,加上承包管理6個大棚的分紅,一年下來,有兩萬多元收入。贛州市還開發出精準扶貧信息管理係統、精準扶貧APP手機平台,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互聯互通的精準扶貧信息係統平台。“有了信息係統平台,我們下到村裏,隻要掏出手機上網一查,就能全麵了解貧困戶接受幫扶的情況,工作起來既方便又快捷。”駐信豐縣萬隆鄉的扶貧幹部王清龍說。精準施策拔窮根高憑蘭是章貢區沙河鎮羅坑村的貧困戶。50歲的她身有殘疾,全家主要靠丈夫常年當搬運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駐村扶貧工作組了解情況後,為其量身定做了脫貧計劃,並爭取到3000元產業補貼,扶持她家擴大芋頭種植規模,發展雞鴨養殖。“今年我家種了3畝芋頭,光這塊收入就有1萬多元,加上新養的近百隻土雞,這兩項一年收入可超過1.5萬元。”高憑蘭說。產業幫扶,契合贛南農村特點,群眾易於接受。贛州市按照“一村一品”布局,發展技術成熟、覆蓋麵廣、帶動力強的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同時引導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並為貧困戶提供種苗繁育、技術培訓、農資配送、市場信息及產品營銷等全過程服務。目前,該市已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8761個,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園)26個。其中,通過發展臍橙產業,帶動70餘萬人脫貧致富;全市累計約3萬戶、13.5萬名貧困群眾參與油茶產業發展,人均每年增收800多元。為讓貧困戶掌握更多的脫貧技能,贛州市還以多種形式,免費開展農村適用技能培訓指導。南康區成立的農民學院對農民進行免費定向培訓、訂單培訓,每年約培訓農民工5萬人次。龍南縣在貧困人口較多的村建立“大嫂車間”,免費為留守婦女提供技能培訓,讓農村貧困人口“足不出村”實現就業增收。精準發力重長效“原先我家住在邊遠山區,就醫就學非常不便。現在進城了,妻子在工廠上班,小孩在縣城上學,自己搞裝修工程,全家年收入超過5萬元。”從深山裏搬到於都縣城居住的袁石原說。搬遷扶貧,是實現長遠脫貧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贛州推進脫貧攻堅任務三年完成的一個重要抓手。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贛州作出“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部署,計劃今明兩年分別脫貧25萬人,剩餘20.24萬人全部脫貧;932個貧困村計劃今年退出107個,明年退出252個,剩餘573個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計劃明年6個摘帽,剩餘5個全部摘帽。精準攻堅,更重長效。贛州市在江西首創“產業扶貧信貸通”貼息貸款,設立“金穗扶貧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等,幫助貧困戶興產業、活經濟。今年上半年,該市新增各類扶貧貸款125.89億元,共有12.55萬個貧困戶受惠。“在開展精準扶貧的同時,我們將進一步突出打好主攻工業、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攻堅戰戰略決策,壓實責任,排難向前,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說。(記者 胡曉軍 通訊員 楊曉安)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聚焦新时代政协履职——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鸭脖官方在线入口》(以下簡稱《指南》)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增速较上月回落1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2%。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18.9%。“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利润结构呈现改善特征。”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3个,增长面有所扩大;有22个行业利润状况较上月改善,其中中下游行业占比超过八成。(记者 熊丽)
【編輯:陈滢】
相关新闻
- 十几户邻居一部梯,每一层都是民意 2023-01-27
- 青海“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2023-01-27
- 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增长全球最快 2023-01-27
- 专访:“数字丝绸之路”为拉美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访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副执行秘书西莫利 2023-01-27
- 河北: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3-01-27
相关新发布
- 近段时间,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唱多”中国股市,不少机构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加码购入中国资产。专家表示,随着中国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的落地生效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加速优化,中国经济企稳反弹预期愈发明朗,吸引国际机构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未来,在中国纵深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背景下,国际机构“买买买”力度值得期待。机构上调预期,近期,多家海外投资机构调高对中国股市的配置力度。12月4日,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市从“标配”上调为“超配”,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3年年底将上涨14%。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评估框架显示,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企稳、监管调整进入收尾阶段,股票风险溢价可能因此改善,因而上调了对整个中国市场的目标价格,到2023年估值重估机会更大。无独有偶,11月30日,高盛也表示,对于2023年A股投资也给予“高配”的建议,预计A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GDP增速有望回升的预期下,看好境内外上市的中国股票表现。美国银行策略团队认为,由于中国居民拥有超额储蓄以及防疫政策持续优化,中国国内股票势将上涨。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认为,当前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一些极具价值的资产,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中国来提高多样化投资程度。国际机构的力挺并非空穴来风。近段时间,海外上市的中国ETF、中概股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等均迎来一波结实上涨,增强了外资机构投资中国的信心。例如,11月以来,规模逾70亿美元的iShares MSCI中国ETF净值上涨超30%;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11月累计上涨逾40%,创下了自20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人民币汇率近期也走出强劲涨势,12月5日早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升至6.9813,创下9月中旬以来的新高。“当前一些主要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市场回报预期减弱。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投资逻辑清晰。”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分析,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各行业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蕴含着大量投资机会。同时,中国从疫情冲击中恢复较快,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渐升高。此外,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不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注意力。A股吸引力提升,在高调“唱多”中国资产外,外资还拿出“真金白银”,持续大幅加仓A股。截至12月6日,北向资金30天内净买入额逾750亿元,近10日净买入额达428亿元。展望2023年,市场预期外资“买买买”步伐将持续加快。“2022年A股市场接近七成的融资金额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2023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更多支持科技创新措施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增强A股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具体到投资行业,高盛策略团队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2023年中国失业率将下降、劳动收入会改善、消费者信心将得到恢复,消费服务、医疗设备及服务板块将会强劲反弹,尤其是旅游、餐饮、娱乐、航空行业有较大回升空间。“接下来,地缘政治局势将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股权成本和股权风险溢价将逐渐下降,这都有利于投资者重新投资中国股市。消费板块是经济开放的受益者,我们进一步增加对该板块的敞口,并继续建议增加对离岸中国股票的配置。”王滢表示。为更好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要坚持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继续扩大互联互通额度,不断增加国际化产品品种,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要留有闸门,交易规则上要存有余地,市场监管要实时审慎,防止国外游资热钱炒作,防范国外金融风险传播。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也表示,欢迎优质境外资本市场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框架,加快落实各项开放举措,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国际机构和人才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还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更好支持企业跨境融资发展。竞相来华展业,今年以来,进一步提高外资投资中国资产便利性的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为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吃下“定心丸”。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等;11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并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管理要求等。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目前,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0余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38家全资子公司。11月25日,路博迈基金发布公告称,已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成为第二家在国内新设立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路博迈基金表示,持续开放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路博迈信心,未来希望更深入地融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多家外资机构已相继开始在华展业。今年6月获准开业的高盛工银理财于10月底推出首只理财产品“盛鑫君智私银尊享量化权益类理财产品1期”,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份。高盛工银理财此前表示,经历前期深度回调后,A股价值正在凸显,长期持有获利空间较大。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自2021年6月获批以来,贝莱德基金已发行三只权益类基金和一只“固收+”基金,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表示,A股是广度和深度都很大的市场,投资范围广,相关标的公司多,流动性也不错。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强,相信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融合将是长期趋势。“更多国际优秀机构进入A股市场,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中国企业盈利能力投下‘信任票’,能够与境内机构形成良性竞争互动,有利于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相关行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田利辉表示。 2023-01-27
- 降电价减房租 上海为40万户中小企业再送“礼包” 2023-01-27
- 中菲投资贸易座谈会探寻合作新机遇 2023-01-27
- 张德江主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2023-01-27
- 四川资中5.2级地震致9人受伤 救援展开灾情核实中 2023-01-27